偶获之物,成未来之因;鸟笼在,鸟必随。
1907年,詹姆斯从哈佛大学退休,同时退休的还有他的好友物理学家卡尔森。一天,两人打赌。詹姆斯说:“我一定会让你不久就养上一只鸟的。”卡尔森不以为然:“我不信!因为我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养一只鸟。”没过几天,卡尔森生日,詹姆斯送上了一只精致的鸟笼作为礼物。卡尔森笑了:“我只当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艺品。你就别费劲了。”从此以后,只要客人来访,看见书桌旁那只空荡荡的鸟笼,他们几乎都会无一例外地问:“教授,你养的鸟什么时候死了?”卡尔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释:“我从来就没有养过鸟。”然而,这种回答每每换来的却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。无奈之下,卡尔森教授只好买了一只鸟
当我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,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的东西。比如,如果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,那么一段时间后,他可能会为了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,而不会选择丢掉笼子。也就是说,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,成为笼子的俘虏。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。
此外,鸟笼效应还可以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理解,它不仅仅局限于物理上的物品。例如,在社交生活中,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,如果意外得到了一些东西,可能会因为不知道如何回应或处理而感到不自在。在工作场合,当得到意外的晋升或奖励时,可能会因为新的责任和挑战而感到压力和不适应。这些都是鸟笼效应的体现。
鸟笼效应揭示了人类心理中的一种有趣而复杂的机制。它提醒我们,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或意外收获时,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,避免被外物所牵引和主导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学会适应和利用这些变化,将它们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和动力。
为了避免鸟笼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,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。首先,当面临选择时,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和目标,而不是被外物所左右。其次,我们可以尝试制定计划和预算,以管理我们拥有的物品和资源,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。最后,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自律和自控能力,以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压力。